昨天,重慶晨報通過新浪官方微博發起互動話題“你用過存摺嗎”,有近百名網友紛紛留言。不少網友表示還在用存摺,其中還有部分是年輕人。也有網友表示,家中也有像曹婆婆一樣的老存摺,已經當作“古董”在收藏。
  如果你還在用存摺,或者家中有老存摺。歡迎微博@重慶晨報,曬出你的存摺照。
  25年前的存摺里有17.79元,你曉得怎麼取嗎?
  銀行解釋說,他們需要到開戶行查找手寫賬本,只要查到了,曹婆婆隨時都可以來取錢
  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報道
  前天下午,家住南岸區的曹婆婆找到重慶晨報966966熱線值班室。“不曉得還能不能用?”69歲的曹婆婆從包里拿出了一本老存摺,開戶日期是1989年9月13日。她很好奇:25年了,裡面的錢還能取嗎?
  “壓箱寶”里還有17.79元
  曹婆婆笑著說,自己搬過幾次家,要不是偶然翻到這本存摺,她根本就想不起來。
  存摺是黃色的封面,上面寫著“活期儲蓄存摺”。跟現在上下開合的存摺不同,這本存摺像書本一樣是左右對開。存摺內頁是一張張表格,第一頁表格頂部的左上角寫著開戶時間“1989年9月13日”。
  “那時候存點錢不容易。”曹婆婆以前在一所中學當老師,開戶時存了200元,“當時一個月工資還沒有200元。”曹婆婆說,那個時候一戶人家一般就只有一本存摺,是家裡的“壓箱寶”,要藏在不容易被髮現的地方。
  “當時全是手寫記賬。”曹婆婆說,這本存摺1頁可記錄9筆賬,已使用了3頁。從存摺上的記賬內容來看,曹婆婆最後一次使用存摺是1995年2月14日:取款500元後,存摺內還餘17.79元。
  存摺無密碼,取款用私章
  記者註意到,曹婆婆的這本存摺封面上留有賬號和戶名的手寫區域,但是上面只寫了賬號“3-282”,戶名一欄沒有填寫。
  “那時候取錢不用密碼,所以戶名很重要。”曹婆婆解釋說,但不少存摺都不寫戶名,原因是擔心存摺遺失後,被人冒領。
  曹婆婆說,那時候銀行沒有電腦系統,全靠賬本對賬。那時候,戶主存、取款只需要憑存摺和填寫好的存、取款憑條就可以辦理,業務人員會核對戶主筆跡。如果戶主在銀行登記了私章,存、取款時需要在憑條上加蓋戶主私章才能辦理。
  存摺里的錢還能取出來
  因為忘記了當時是在哪裡開的戶,曹婆婆憑模糊的印象找到了這家銀行的一家支行。
  “存摺里的錢還能取出來,但要先幫她查賬。”銀行工作人員表示,因為手寫賬本一般都保存在開戶行,而曹婆婆無法確認在哪家支行開戶,所以查賬需要一定時間,“只要查到了,曹婆婆隨時都可以來取錢。”
  記者瞭解到,因為這家銀行沒有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,所以曹婆婆存摺里的錢如果查實後會一分不少,而且還有利息。不過,利息不會太多。  (原標題:一起來曬曬你家的老存摺 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i03aisz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